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书峰教授名师工作室(第一讲)开课啦! |
发布人:
郭燕
发布时间:
2023-10-29
浏览次数:
24
|
10月27日,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书峰教授名师工作室第一次讲座开课了!免费试玩pg电子部分师生在闵惠芬艺术中心409会议室集中线上学习了名师工作室系列学术讲座之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书峰教授《民间音乐学田野工作规范漫谈》,此次讲座由闵惠芬艺术中心主任张丽博士主持,学院师生于409会议室共同参与观摩讲座,同时本次讲座在线上也吸引了大批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聆听。 讲座中,赵书峰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民间音乐学田野工作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一部分是田野考察方法论思考,他具体讲授了采风与田野考察的区别与联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过程、认识了解异文化的系统构架、反思与工作审视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田野调查具体方法,他从准备工作、面临的技术问题、访谈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享;第三部分是田野中如何选点,赵书峰教授讲到需从家门口的田野、熟悉的田野等方向切入进行田野作业;第四部分是田野考察场记与日记,他讲到场记与日记的记录实际就是记录现场与反思,这些工作为田野创作提供灵感来源;第五部分则是通过访谈与回访做好田野创作的后续工作。 随后,赵书峰教授为师生们推荐了一些必读读物,比如《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 唐雅婷、《民间音乐考察技术指南》薛良。并为此次线上讲座做了总结:田野创作的重中之重是“四度”:田野工作深度、材料分析细度、理论阐述合理度以及写作温度。 此次讲座,赵书峰教授将个人的田野创作思路与经历倾囊相授,从各个角度给予师生对田野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方向进行讲解,对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作用。本次线上讲座吸引了来自西安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等近百名老师听课,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学院也将继续延续名师工作室讲座这一良好模式,为学院发展搭建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争取在赵书峰教授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学院教师能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都能取得新的突破。 专家介绍: 赵书峰,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与艺术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任海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南免费试玩pg电子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美美与共文化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编委与“民族音乐学专题”栏目主持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民族音乐研究”栏目资深学术顾问,《歌海》刊物编委。曾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评委会特别提名奖,2020-2021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获得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我的宝藏老师”称号,其工作与学术业绩曾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红网》《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站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等学术刊物发文130多篇,其中论文与专著曾获2015年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三等奖,第十六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出版著述8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与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多所高校从事百余场学术讲座,曾多次受邀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
|